出門在外旅行的期間,很多本來很方便的日常瑣事都變得困難。從洗衣服到吃東西,住宿到交通,很多每天本來固定的反射動作,都變成需要動腦策劃才能執行的工程。

雖然說,這些工程本來就是日常生活環節的一部分,然而,隨著時代進步,這些本來有點複雜的工程不斷簡化,一直到今天,日常生活改變了形態,然後變成理所當然的方便,洗衣機、洗碗機、掃地機器人依序普遍,卻也進一步地造成大家閒閒沒事幹,開始有太多的時間去煩惱本來沒時間煩惱的事情,然後文明病也就產生了。

我這麼說,是來自身為一個職能治療師的角度,有很多人不太了解我的工作,我現在就用超級簡單的版本來解釋:職能治療的意思就是利用日常生活的活動,來恢復一個人失去的能力。像是如果今天有個患者得了精神分裂症,因為症狀影響,或是長期服藥住院等原因造成他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像是不會自己搭公車、不會自己煮飯、與人社交的時候會出現奇怪的行為等...,於是職能治療師就會開始針對他的狀況,用生活中存在的方法去解決。像是解決搭公車的問題,先針對每天需要搭乘的公車路線,直接建構式地教導個案:如何走到公車站、記住公車前來的時間、辨識公車、上車時怎麼與司機溝通、下車前要做甚麼準備...,然後再藉由他學會的能力去類化相似的行為,搭乘眾多路線的公車。

tn_bus  

搭公車只是一個例子,職能評估上有一些項目,我經常思考,是不是我們現代的"正常人"也都失去了日常生活上的許多能力及樂趣,包含:煮飯(我指的不只是按下電鍋鍵煮白飯,而是營養均衡的一頓飯)、洗衣服、整理房間等等。

或許先進的機械及社會分工讓我們省去許多麻煩,有了洗衣機,我們就不必再蹲下來洗衣服,忍受寒冬中的冰水,但相對的,也無法體會洗衣服時,倒掉第一批無敵髒水與泡泡的成就感及樂趣;有了方便的外食,我們可以輕易地每天去自助餐店帶便當,卻也失去了與食材直接接觸的機會,沒有接觸就少了情感,於是漸漸地,失去食物來自土地的聯想與感情。

生活中本身充滿著各種樂趣,即使是許多不起眼的雜務。或許就像湯姆當時用油漆工作去和某X換了一顆蘋果,多數人看到這個情形,都覺得湯姆很聰明。但是,某X能夠體會的生活樂趣,又有多少現代人體會得到?這個時代,不斷在壓縮處理生活"雜務"的時間,但是,多餘的時間,是拿去看黃色小鴨就會得到更多的樂趣嗎?到底有甚麼事情,占據我們大部分的時間,讓我們感覺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意義?或是單純得到生活中的愉悅感?

我們不斷壓縮本來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從事的活動,然後花很多精力去尋找排解多餘時間的方法,然後因為時間多到發慌、焦慮,卻也失去了生活本身賦有的創意。

雖然時間多到發慌不太適用於台灣人,因為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奉獻給工作。多出來的時間,休息都來不及,哪還有時間來洗衣服煮飯?花太多時間工作是另一個課題,我這裡就先不討論。我要表達的是,即使再忙碌,也經常聽到現代人嫌生活無聊,缺乏變化,日子乏味。

即使工作再忙,我們都不會減少使用臉書,也不會減少鑽入社會群體正在熱衷某話題當鄉民的機會,這些事情,是湯姆手中的蘋果,還是油漆工作,見人見智。對於娛樂,我們有既定的印象及習慣,認定了只有某些制式的行為可以帶來生活中的愉悅感,也因此遺忘去嘗試一些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的活動,或許會帶來不可思議而簡單的愉悅。

日常雜務不斷被機械化的過程來縮短時間,也同時灌輸著我們"從事這些事情吃力不討好"的觀念,所以花越少時間去從事越有效率。我們很少會用"效率"去形容娛樂,也就是說,我們針對這些日常生活的瑣事,經常是用"非娛樂"的態度去面對。但是隨著時代過度進步的過程,許多已發展國家的人民看到這些失去生活本能的危機,以及這個過度分工的社會與強大資本主義之間的關係,於是開始帶著理想,實驗性地一小群人聚集起來,以盡量脫離資本主義社會的方式去生活。雖然小型的社區裡還是不免分工,但是分工的本質是讓群體的生活品質更好,而不是用99%的人力去創造1%金字塔頂端的財富。於是社區裡有人負責耕種,有人幫忙修理社區內壞掉的東西,有人幫大家煮飯,有人幫忙照顧隔壁的孩子,在這個自給自足的小型社會中,每個人都在從事更接近生活本質的事情,與維持生活必須的雜務,都有比較直接的關係。

或許是對於整個體系的依賴,造成了大部分的人今天對於身邊的日常瑣事不再在乎;也或許是對於維持生活基本能力的不重視,造成了多數人對於今日整個大體系的過度依賴。

今天的你,正為微不足道的事情反腦著嗎?蹲下來專心洗衣服吧!找回生活的基本功能,或許,在其中得到意外的療癒。  

tn_washcloth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職能治療 生活 價值觀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oodydoe 的頭像
    goodydoe

    人生第一個365天的旅程

    goodyd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