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些想法,分享給生活在台灣社會的每一個人。

 

 

你了解什麼是心理疾病嗎?

基因、壓力源、腦部運作異常、社會期許...等等。種種因素,造成我們今天所見的心理疾病或精神障礙。心理疾病相當常見,全世界大部份的國家,有三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有某種程度的心理疾病。(註一)

其實大部分的精神障礙患者受到家族基因的遺傳,其中又以男性獲得的遺傳機率較高,這個概念大概就跟禿頭一樣:爸爸有禿頭,兒子會禿頭的機率也就比較大,但並不是每個禿頭的爸爸都會有禿頭的兒子,因為兒子所遺傳到的基因,也因為生命過程所受到的環境影響,像是營養攝取、生活作息、或是環境壓力等,都會影響到兒子禿頭與否,或是禿頭的嚴重程度。如果對於禿頭的遺傳能夠理解,用同樣的方式去理解精神障礙,就不至於太過大驚小怪了!但不同的是,禿頭的人在這個社會上,並不會遇到太大的生活阻礙,而精神障礙患者,則面對極大的挑戰。禿頭看得到,朋友之間互相取笑一番也就算了,心底都是理解的;精神障礙則不同了,因為腦部結構的問題看不到,一般人只看得到怪異的行為、異於常人的舉動,出於無知與未知,再加上媒體對於精障患者的曲解報導,一般人對於精障患者都怕怕的,甚少有人會主動伸出援手來幫助這些患者。

但精神障礙患者如果能夠即早接受治療,或者提早得到適度的支持,病情惡化的嚴重程度將減少,未來的康復程度也會比較樂觀。精神障礙發生率相當高,但台灣的保守社會至今還是容易以一個異樣的眼光去看待精神疾病,因此患者本身,或身旁最親近的親友,甚至在意識到疾病發生時,也不願意即時向外求援。逃避面對疾病已經發生的事實,不論是置之不理或是消極面對,都可能造成下一步更大的災難。

再次進一步了解心裡疾病:  http://disable.yam.org.tw/

復健與預防需要同時進行

過去在精神復健領域的工作經驗中,我的復健對象,多數是住在精神療養機構大半輩子的患者。畢業之後,帶著可以讓這群患者康復而健全的天真與活力進入了這個領域,然而,開始面對一群人,他們住在療養院的日子比我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日子還要長,經過一次次的挫折與學習,我才逐漸了解到,要他們完全康復、回歸社區生活,是太過天真爛漫的想像。那麼復健的意義又何在呢?

復健,是為了讓傷害降到最低,讓一個人從不健康回到健康的過程中,給予支持與協助。病情嚴重且難以改變的患者,我們把這個疾病稱做慢性化,也就是這個疾病的改變及康復,處於相當緩慢,甚至停留的狀態。對於疾病慢性化的患者,復健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復健的意義,是給予一個盡可能良好的生活品質。然而,走到這一步已經是逼不得已的疾病末端,不論是對於患者本身、身旁的家人、或是社會的負擔,都很沉重。因此,復健應該是從疾病的起源開始,甚至在疾病發生之前,就先去認識與預防。

生病的,不只是一個人

以荷蘭的GGNet為例,院內設有社區教育小組,除了針對社區民眾做精神健康教育,更是直接在病友的社區環境下,給予醫療資源的協助及服務。即使今日患者還住在醫院,院內會出現一個負責協助患者與外界接軌的角色系統治療師。一個人的生病通常不只是單純一個人的問題,而必須針對整個環境的狀況去做調查或輔導。有個個案,每當與母親接觸,總是產生無法承受的壓力,病情惡化。或許真正的問題不在個案身上,而是母親。此時,系統治療師發揮作用,把母親也拉進治療的對象之內。

在台灣,我們總是把重點過度地強調在生病的這個人本身,除了叮嚀他定時就醫吃藥外,從來沒有解決真正讓他生病的原因。出現這樣的情形,或許多少與我們填鴨式的教育有關,以及我們的大眾媒體習慣每當發生殺人事件,新聞除了報導事件本身,有八九成的焦點都放在加害者身上,似乎發揮了各種想像力去揣測這個人所顯現的各種殺人特質及犯案動機,但甚少更深一層地探討這個人所經歷的社會的群體經驗,像是求學壓力、當兵壓力、家庭關係、社會期許等,是否將過多的壓力加諸在每一個相似的個體身上。問題的發生絕對不只是一個人,每個單一事件的發生也不只是事件本身的問題而已,把所有的錯都放到同一個罪人身上,不是解決問題,只是尋找藉口。唯有真正了解每個問題發生的原因,了解這個社會共同經歷著甚麼問題,才能避免同樣的問題繼續發生。

而言之

精神疾病的發生與預防,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過程。悲劇的發生與否,與社會上每一個人對於週遭的關心與認識,息息相關。生病不是一個人的責任。如果整體社會能夠花更多的心思去了解精神疾病、去關心疾病發生的可能壓力源、花更多心思去關心疾病發生的潛在族群、對於身旁不了解心理疾病的朋友給予支持與輔導、甚至提高對於疾病的自我意識、以更開放且理性的態度去面對疾病的發生,精神障礙並不是那麼可怕且絕望的疾病。

異想世界,一直都存在。只問,能不能給他一個平等存在的空間,正視他的發生、勇敢面對過程。不論是自己,或是身旁的人,如果真的在生命中與他產生交錯,這將是一段奇特的旅程,旅途如何,沒有人會知道。只知道,這趟旅程需要支持、需要尊重、需要陪伴。只要每個人的心中,對這個世界釋放一點寬容,幸福與機會,依舊存在。

 

(註一)

http//blogs.lanacion.com.ar/maldito-tango/excursion-tanguera/locos-por-el-tango-en-el-hospital-borda/
(註二)

 "Cross-national comparisons of the prevalences and correlates of mental disorders. WHO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in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78 (4) 413–26. 2000.doi10.1590/S0042-96862000000400003 (inactive 2015-01-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oodydoe 的頭像
    goodydoe

    人生第一個365天的旅程

    goodyd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